|
新聞詳情
九江市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打造鄉村全面振興新高地新聞發布會發表時間:2021-06-23 10:52 九江市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打造鄉村全面振興新高地新聞發布會 5月27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 市農業農村局 聯合召開 2021年九江市農業農村 新聞發布會 。 市農業農村局黨委書記、局長江少文介紹全市鄉村振興推進情況及2021年農業農村重點工作總體計劃。 一、強化農業基礎地位,不斷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把加快現代農業發展作為最基本的職責,堅持保供給、提質量、增效益并重,持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一是鞏固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緊抓2021年37.1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進一步提高建設標準和施工質量,加快補齊農田基礎設施短板。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加大種業發展政策扶持力度,持續推廣糧食綠色生產高質高效技術,不斷夯實糧食產能基礎。落實“米袋子”黨政同責要求,壓實地方黨委政府糧食生產屬地責任,確保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只增不減。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和蔬菜產業,推進生豬復產增養,確保“菜籃子”供應充足。認真研究并嚴格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充分調動農民及各新型經營主體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與此同時,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和涉農執法,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二是不斷做大現代農業發展平臺,大力推進“一鄉一園”建設。把農業園區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平臺,堅持用工業化理念、市場化手段、產業化模式發展現代農業園區。按照“一個規劃、一個千畝連片基地、一個龍頭企業、一個田園綜合體、一個標準化生產體系、一個聯農帶農機制”的標準,加快完善基礎設施配套,不斷提升園區功能品質和承載服務能力。大力實施現代農業產業園“提質、擴面、強基”三大工程,即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動園區選準主導產業,推進“生產+加工+科普+旅游”一體化發展,促進全產業鏈開發、全鏈條增值,實現“一園一特、一園一品”;提高產業園覆蓋面,按照普惠性、競爭性、政策性相結合的原則,加大督促指導力度,強化激勵約束機制,力爭今年底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涉農鄉鎮全覆蓋;加強園區建設管理,推動更多的金融資本、政府專項債用于符合條件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加強監測評價和績效考核,發揮好園區對鄉村產業振興的引領示范作用。 三是加快推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在穩定糧油基本盤的前提下,堅持向特色要競爭力,大力發展“兩茶一水”特色產業,在提高產能、提升品質上下工夫,著力將“兩茶”和水產分別打造成百億產業。加大農業招商力度,圍繞產業鏈各環節引進培育一批骨干型龍頭企業,鼓勵企業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推動農產品品牌建設,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加快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打造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引導農村二三產業集聚發展。鼓勵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文化體驗、健康養老等新產業新業態,讓鄉村價值充分釋放。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二、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持續建設生態美麗宜居鄉村 把鄉村建設擺在全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持續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一是以村莊規劃為依托,進一步加強和規范農村宅基地管理。今年我市將全面完成全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基本完成縣域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我們將在此基礎上,加強和規范鄉村建設規劃許可,防止突破規劃、未批先建等問題,強力遏制農村亂占耕地建房行為。嚴格落實《關于規范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工作的通知》(九農字〔2020〕49號)精神,強化鄉鎮政府對宅基地審批和監管職能,加快推進農村宅基地及農民住房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嚴把宅基地申請資格條件關,規范審批程序,推進農村宅基地規范有序管理。穩妥有序推進湖口縣全國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努力探索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二是以“五年行動”為抓手,接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啟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推動農村人居環境由基礎整治向品質提升邁進。全面推行城鄉環衛一體化第三方治理,擴大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范圍,推進垃圾就地分類和資源化利用;鞏固提升“廁所革命”成果,提高農村戶廁無害化改造質量,合理規劃建設一批農村公廁;扎實推進村莊深度污水處理設施和運行管理體系建設,提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水平;深入開展村莊清潔和綠化行動,實現村莊公共空間及庭院房屋干凈整潔。繼續推進新農村建設,圍繞貫徹“四精”理念,建設一批省級美麗宜居試點縣、市級美麗宜居示范縣,打造一批“美麗宜居風景示范帶、美麗示范鄉鎮、美麗示范村莊、美麗示范農戶庭院”,逐步實現串點成線,連線成面。 三是以禁捕退捕為重點,全面筑牢農村生態環境防線。不折不扣落實“長江十年禁漁”決策部署,在船網全部回收、漁民全部安置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禁捕退捕成果,穩妥做好退捕漁民轉產轉業和生活保障工作。致力于維護“四清四無”,健全完善聯合執法機制,堅持水上岸上齊發力,對偷捕偷獵行為零容忍,全力守護禁捕水域生態環境。堅持投入減量、綠色替代、種養循環、綜合治理的發展理念,嚴格控制農藥化肥等農業投入品使用,確保使用量只減不增;科學處理農作物秸稈和畜禽養殖廢棄物,積極推廣“禮淶模式”,推進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實行廢棄農膜分類處置,繼續開展受污染耕地治理與修復,實現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大力發展生態健康水產養殖模式,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模式樣板,促進水產養殖可持續發展。 三、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全面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 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農村發展的根本動力,貫徹好、執行好、落實好黨中央關于農村改革的各項決策部署,把全面深化改革貫穿鄉村振興全過程、各方面,不斷激發“三農”發展動力活力。 一是善作善成持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鞏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成果,推進村民委員會事務與集體經濟事務分離,探索集體資產股份繼承、抵押和擔保等實現途徑。落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政策,持續推進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有序做好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回頭看”數據匯交工作,鞏固“地押云貸”試點成果,促進農村承包地規范有序流轉。繼續深化農墾改革,逐步實現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全面完成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構建權責明晰、權威高效的農業綜合執法體系。 二是一以貫之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實施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常態化開展“空殼社”清理,鼓勵和引導農民合作社跨區域合作、同業聯合發展,培育做優一批示范社。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引導規模種養戶向家庭農場轉型發展,扎實做好家庭農場名錄系統管理及典型案例推介工作。通過改善生產條件、推進聯戶合作、健全服務體系全面提升小農戶自我發展能力和組織化程度,不斷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大力培育農業生產專業化社會化服務主體,推廣土地托管、無人機飛防、糧食烘干等新模式新技術,提升農業經營規模化現代化水平。 三是久久為功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以村“兩委”成功換屆為契機,全面加強黨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領導,大力拓展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路徑,不斷增強造血功能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積極推行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農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負責人。嚴格落實好征收土地留地安置、稅收減征免征、財政資金獎補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支持金融機構將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集體機動地使用權、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資產和股權等作為抵押擔保物開展信貸服務。支持縣級建立健全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人員報酬與村集體經濟效益相掛鉤的激勵機制。鼓勵和引導村集體因地制宜發展資源經濟、服務經濟、物業經濟和混合經營,培育一批集體經濟強村。 發布會現場 與會領導就市民關心的問題進行回答 據了解,我省正在按照國家要求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這么一項重大的農村改革試點工作,而且今年年底前全國要基本完成試點任務。請問,當前我市該項試點工作進展如何?已經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我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已于2020年10月份基本完成了試點任務,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一是全面建起了農村集體的“家底賬”。通過清產核資,清查全市鄉村組三級集體資產122.4億元(其中經營性資產18.1億元)、集體土地總面積2191.7萬畝(其中農用地總面積2052.5萬畝),為逐步構建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奠定了基礎。二是全面頒發了農村集體的“身份證”。在對全市97萬戶、391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完成身份認定,對1897個村級集體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基礎上,注冊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1423個、經濟合作社474個,并為每個村集體頒發賦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證書。三是全面拓展了農村集體的“增收路”。各地在集體資產股份繼承、抵押、擔保等方面積極探索,為加快“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提供了有益路徑,也取得了較好成效。2020年,全市所有行政村實現了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過5萬元,過10萬元的村占比達到42.5%。下一步,我們還將鼓勵更多地方因地制宜試點探索,更好地推進集體經濟發展壯大、集體資產保值增值、集體成員增收分紅,持續釋放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紅利。 十四五期間,新農村建設有哪些新的要求,新的變化,怎樣助推鄉村振興戰略? 答:十四五期間我們對新農村建設的建設內容、實施標準做了新的調整,提出了更嚴的要求,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堅持普惠與提檔相結合,持續做好村莊整治工作。圍繞“五建三治一管護”,因村制宜確定整治內容,基本完成整治任務的地方,側重提檔升級,補齊影響農民生活品質、制約村莊發展的短板;尚未完成整治任務的地方,優先解決群眾反映強烈、需求迫切的突出問題。二是堅持示范引領,大力推進美麗宜居示范建設。全面落實“四精”要求,持續推動美麗宜居示范建設,每年創建20個左右全域美麗鄉鎮,到十四五末共建成100個左右全域美麗鄉鎮,力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一院一景。三是久久為功,抓好村莊環境長效管護提升。緊扣“五定包干”要求,明確管護內容,制定管護標準,確定管護模式,建立5G+長效管護平臺,促動各地進一步實化硬化常態化長效管護工作。今年年底實現8個左右縣(市、區)完成5G+長效管護平臺建設并正常運行,使農村由“一時美”真正轉變為“持久美”。四是堅持產村景村聯動,著力打造“美麗宜居+活力鄉村”。每年安排20個左右交通便利、歷史生態旅游資源豐富村莊,通過盤活閑置農房和宅基地等方式,配套村莊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大力發展休閑民宿、農事體驗等新業態,帶動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穩定增長。 今年市委一號文件提出大力推進“一鄉一園”建設,在市委農村工作會上書記也特別強調“要以現代農業產業園為主抓手,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放大農業園區的示范效應”,請問下一步市農業農村局將如何做好現代農業產業園工作? 答:現代農業產業園作為帶動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平臺及載體,市農業農村局一直將現代農業園區工作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率先在全省范圍內提出了全市涉農鄉鎮現代農業園區全覆蓋的目標。目前,我們已經成功創建了1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33個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104個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園(產業園),鄉鎮園區覆蓋率達到70%,構建了“國家、省、市”三級上下協同、梯次推進的建設體系,基本形成了以園區化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格局。下一步我們將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抓好現代農業園區工作:一是繼續實施園區擴面工程,嚴格按照“一個規劃、一個千畝連片基地、一個龍頭企業、一個田園綜合體、一個標準化生產體系、一個聯農帶農機制”的標準,積極謀劃推動園區建設,堅持用工業化理念發展園區、用市場化辦法經營園區、用現代化科技提升園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實施、高速度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力爭今年全市涉農鄉鎮實現“一鄉一園”全覆蓋;二是開展園區提質增效工程,針對園區普遍存在的投入不足、基礎設施薄弱,競爭力弱、品牌效應不明顯,利益聯結機制不緊密、示范帶動作用不強等問題,今年我們計劃對2019年以前認定的省、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園擇優篩選一批開展提質增效工程,全面提升園區整體效益。 中央一號文件多次強調糧食安全,請問在這方面我們政府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來保證糧食安全? 答: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中國碗要裝中國糧。九江市政府嚴格按照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全力保障糧食生產安全。 (1)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壓實糧食生產任務。2月16日召開農業農村工作會議專門部署糧食生產及春耕工作。以市委辦、市政府辦名義印發《關于積極開展春耕備耕穩定糧食生產工作的通知》,明確糧食生產任務只增不減,糧食播種面積不低于411.05萬畝,糧食產量不低于28.56億斤。壓實各地履行好主體責任,做到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任務,分管領導具體抓落實,加強統籌協調,推動糧食生產各項工作落實落地。 (2)加大扶持政策,努力提高糧農種植積極性。我市提前下達耕地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政策資金,暫停對棄耕拋荒超過1年的耕地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防止耕地拋荒;各縣(市、區)及多數鄉鎮都整合資金加大早稻生產扶持力度。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各縣共計拿出4089萬資金用于扶持早稻生產,主要通過直接獎補、農資和社會化服務補助、打造示范區、兜底水稻保險、農機購置補貼等多種形式扶持早稻生產,提高農戶早稻種植積極性。 (3)強化保障措施,保障春耕生產安全。一是強化農資儲備。農業農村部門每周對農資供應情況進行調度,聯合供銷社、路政等部門,暢通春耕農資運輸通道,加強農資調運和農機檢修。目前我市早稻播種已經結束,實際完成播種57.5萬畝,超過省里的任務數。二是強化技術指導。市農業農村部門成立春耕生產技術指導小組,分類制定早稻、蔬菜、油菜生產等技術方案,抽調技術專家深入各地開展早稻育秧技術指導;大力推廣水稻插秧機、拋秧機、印刷播種機等新型農機,提高生產效率;積極組織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及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代耕代種代育代管服務,助力早稻順利播種。三是強化農資執法。市農業執法大隊聯合各縣大隊開展春季農業專項執法行動,加強與公安、市場監管局聯動,重點排查種子、化肥、農藥、肥料、農機、獸藥、飼料等重要農資違法行為,確保農資價格穩定,杜絕假劣農資進入生產環節。
文章分類:
集團新聞
|